2018年6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后,首先來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聽取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關于海洋藥物研發情況的介紹。習近平指出,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將來是一個重要主攻方向,從陸域到海域都有我們未知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管華詩說,自己的夢想就是打造中國的“藍色藥庫”。總書記表示:“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管華詩,山東夏津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現代海洋藥物研究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中國海洋大學原校長,與傳統的從陸地上找治療方案不同,管華詩院士始終將目光對準海洋,從海洋里找藥物,相繼研制出了我國首創海洋新藥抗心腦血管疾病的藻酸雙酯鈉等一系列海洋藥物,為患者祛除了病痛,并掀開了我國海洋藥物研究的序幕,同時開創了我國一門新的學科———現代海洋藥物學。
1979年的一天,管華詩正在實驗室做實驗,為了降低硫酸鋇制劑的黏稠度,他試了很多辦法,但是都不奏效。怎么辦呢?管華詩隨手加了一點從海藻中提取的分散劑。奇跡出現了,粘結現象瞬間消失。這個偶然的化學現象極大地觸動了管華詩:能解決硫酸鋇的粘結現象,是否也可以解決心腦血管疾病中血液黏稠的問題呢?能不能把這種高效能的、來自海洋的生物活性制品加工研制成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新藥呢?一個大膽的設想在管華詩頭腦中生成:向海洋要寶,研制海洋藥物。
想法歸想法,對于醫學,管華詩到底是個門外漢。雖然自己曾經參加過褐藻酸鈉代血漿的研制,了解一點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識;雖然民間也有用海帶水浸液飲服防治高血壓病的傳統方法,但是科學研究不同于大膽假設。管華詩首先要做的就是咨詢醫學專家,青醫附院、海軍401醫院的老專家、老教授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和鼓勵。有了專家的支持,管華詩堅定了研制海洋藥物的決心,從頭開始學習醫藥學知識。 20世紀七十年代末,不僅國內沒有人進行過任何海洋藥物的研究,就連西方發達國家也還在探索過程中。困難是巨大的,但管華詩毫不退縮。缺儀器、缺設備,就想辦法自己解決;有些問題國內無法解決,就與國外合作;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多層次協作,就積極向國內同行尋求支持,聯合攻關。 1979年至1982年,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管華詩和他的課題組就成功研制出海洋藻酸雙酯鈉,并進入臨床應用。1982年至1985年,經270余例臨床應用研究結果表明,藻酸雙酯鈉是目前治療高凝性疾病較為理想的一種海洋新藥。長期臨床服用,未發現毒副作用。 管華詩的海洋藥物成功了!他不但開辟了一個新的海洋學科研究領域,而且實現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醫藥行業由陸地生物制藥到海洋生物治藥的重大轉型,帶動了我國海洋藥物這一新興學科和新興產業的興起,從而使得中國的海洋藥物研究和海洋資源利用與國際先進水平一下子縮短了距離,在這個領域我們可以與國外同行進行平等的對話。 藻酸雙酯鈉經過多年的用藥實踐,現在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許多國家藥店和醫院的常備藥和非處方藥,造福了數以萬計的患者。如已故的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因患腦血栓偏癱10余載,雖然在國內廣覓良藥,但終不見效。偶得藻酸雙酯鈉,連用數月,竟奇跡般走下床來。 1987年,藻酸雙酯鈉以其獨特的結構、優良的性能、豐富的藥源、簡便的工藝、低廉的價格,贏得了國際榮譽,榮獲南斯拉夫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牌獎。1992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在開發應用技術成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管華詩予以重獎。1995年5月,因為在學術上的巨大成就,以及開創了我國新興的海洋藥物事業,管華詩當之無愧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文章摘自:《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